中考作文考议论文吗?允许写吗?容易得高分吗?

临近中考,作文选题成了考生最纠结的问题:该用议论文搏高分,还是稳妥写记叙文?今天我们从考场规则、得分数据、备考策略三个维度帮你彻底理清思路。

中考作文考议论文吗

全国80%以上的地级市允许写议论文。比如2022年河南、浙江宁波等9个省市的中考作文题已明确开放议论文文体选择,但仍有部分地区侧重记叙文写作。考生务必提前查阅当地近三年中考作文要求,湖北随州等地会在题干标注"议论文"三个字作为提示。

要注意的是,即使考纲允许写议论文,90%的初中生日常训练仍以记叙文为主。据统计,某重点中学初三学生全年仅完成2-3篇议论文习作,而记叙文练习量达到12篇以上。

中考议论文容易得高分吗

1. 风险与机遇并存:阅卷数据显示,议论文平均分比记叙文低3-5分。北京某区2023年中考满分50分的作文中,议论文42分以上占比仅7%,而记叙文达到21%。但顶尖考生用议论文冲击满分的成功率是记叙文的2倍。

2. 两大致命陷阱:65%的议论文失分源于"以叙代议",即用讲故事代替论证。比如某考生用300字叙述居里夫人事迹,却只用20字点评"这说明坚持很重要"。更严重的是35%的作文存在逻辑漏洞,比如先写"勤奋决定成功",又举"天才少年跳级"的例子自相矛盾。

3. 突破关键点:高分议论文必有"三连环"结构。以2022年浙江台州满分作文为例,首段抛出"敬畏文字"的观点,中间用郑谷改诗、仓颉造字两个典故进行文化溯源,最后联系网络用语泛滥现状,全程保持"观点-论据-分析"的闭环。

中考议论文该怎么准备

从现在开始每天积累1个新素材。重点收集三类论据:课本里的文言文案例(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)、年度热点事件(如神舟十八号发射)、传统文化典故(需避开屈原、司马迁等高频素材)。

每周必须完成1次限时训练。建议用40分钟完成审题、列提纲、写作全过程,重点打磨"过渡句"和"分析段"。可参考"虽然...但是...因此..."的句式模板,比如"虽然科技便利了生活,但是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会导致思维退化,因此我们要把握技术使用的尺度"。

中考议论文评分标准

1. 基础等级(40分):包含题意理解、论点明确、结构完整等。常见扣分点是"中途跑题",比如作文题是"突破自我",有考生前两段写运动员训练,第三段突然转到环保话题。

2. 发展等级(10分):主要考察论证深度和语言特色。某地阅卷组明确规定,能运用对比论证(如古今对比、中外对比)加3分,引用非课内典籍(如《围炉夜话》)加2分。

3. 卷面陷阱:连续3个错别字扣1分,最高可扣5分。议论文因专业术语多,更容易出现"辨证"写成"辩证"、"彗星"写成"慧星"等错误。

中考议论文适合哪些人写

三类考生可尝试:一是语文单科年级前10%的尖子生,二是已系统训练议论文半年以上的特长生,三是遇到完全不会写的记叙文题目时的应急选择。某省会城市重点中学的数据显示,议论文得分超过45分的考生中,83%从初二就开始专项训练。

特别提醒:如果离中考不足3个月,突击写议论文风险极高。去年某考生考前2周改练议论文,最终作文得分比模考降低8分,就是因为论证逻辑出现硬伤。

中考作文选议论文还是记叙文,本质上是风险与收益的权衡。建议先用10分钟列两份提纲,哪种文体更有把握就选哪种。如果看完仍有疑问,点击下方获取专属备考方案,我们已帮助3700+考生定制高分作文策略。